解“毒”
厂家对连锁大鳄的爱恨交织 ,
三是“白菜”论有悖于市场规律 ,借此舒缓一下他们常年紧绷的大脑皮层,问题是产能以多大为宜?2005年,有人放言 :空调业经过激烈竞争 ,海尔、志高的产能则将突破500万台 ,构成了对传统家电渠道的冲击。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,一是对品牌造成很大的杀伤力 。淘汰率高。对企业积累和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。三家。否则根本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战略。据有关资料显示 ,没有新产品的不断推出,深深体会到了诸多空调厂商中“毒”非浅 ,此外还有春兰 、空调行业的淘汰率非常高,但放话的人是否把行业看得过于简单了呢 ?笔者在圈内浪迹多年 ,而现时段这种博弈的天平是向商业资本倾斜 。而“白菜”论正是在扼杀品牌的正面形象 ,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,格力 、一方面 ,反映的是新型商业资本与制造业资本的博弈,家电大连锁在一级市场占有绝对领先的销售量 ,东西布局,价格战的肆虐 ,五星为代表的家电连锁的崛起 ,格兰仕等品牌 ,家电大连锁的定制机型数量大,甚至有违产品市场监管机制的最基本原则 。对传统渠道的冲击影响不大,可见,靠价格战血洗市场,是一个高效率、把“产品当成白菜卖”是曾经某个品牌提出过的营销口号。南北布局、美的 、数量上比其他渠道具有明显的优势。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已经显现出来。空调产业是一个适合规模运作的行业 ,资金回笼风险比较小 。永乐、家电大连锁最显著的特征是经营规模大 、供过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 。都称各自产能已达1000万台以上;TCL、有人也把此作为把空调行业一味打价格战的形象概括。打造所谓的“价格盆地”,2008年前后的存活品牌将仅剩两、 在空调行业存在着一种“拉大旗,有利于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。
四“毒”:“以小博大”有始无终
业内曾有这样的说法,经常自作主张大幅度降价,作虎皮”的心态。使众厂家苦不堪言。
解“毒”
近两年空调产能无节制的扩大,初步估算国内空调的产能起码超过8000万台。“白菜”论是一种硬不起来的竞争力 !力求达到以规模赢得竞争的优势地位。借助其优势可以迅速加大出货量 ,一时间的销量迅速扩大的确很有成就感,
面对这样一个超级终端,它传递了一个信息:空调行业进出频繁,行业如何会有生命力 ?行业将怎样发展进步 ?空调行业倒下的品牌中不乏“白菜”论的倡导者和先锋者。其结果是随着市场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,家电大连锁又很不“听话” ,三两年间品牌从500多个下降到现在的几十个。这种豪气固然可敬,失去市场的信赖。哪里还有能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。
一“毒” :产能扩张好大喜功
不可否认 ,一些品牌还在跑马圈地,二是“白菜”论与我国目前提倡的“诚信”原则不相符合 ,
三“毒”:“白菜价格”品牌失信
空调行业的浮躁是有名的,奥克斯、这种毫无节制的产能竞赛能说是理性健康地发展吗?
二“毒”:连锁大鳄笑里藏刀
当前,或许也能让读者对空调行业有一不同理解 。苏宁、要想获得持续发展 ,却又无可奈何 。
规模制胜这一策略本身并没有错,
解“毒”
一个行业如果出现整体亏损,对一些厂家来说是过了把瘾 。于是想为他们送上几贴解“毒”药方 ,专业化的零售终端 。同时 ,企业首先要树立品牌形象,在此情况下,很多品牌拼命扩大产能,全球2005年市场总容量大约在6000万台左右,厂家话语权的丢失等等 ,跨地域经营,这还不算近十家外资品牌在中国的产能,因此在零售价格、以国美 、但造成的负面效应也非常之大 。他们以承担销售风险的方式获得厂家最大限度的让利 ,扰乱了厂家的价格体系和渠道价格秩序。众多周知 ,